![]() |
您的位置 >> 首 页 >> 新闻资讯 |
问题课桌椅是怎样流入学校的 |
||
|
||
9月初,开学季。一则“湖南邵阳县1500万购课桌椅全系次品”的报道,让政府采购又一次坐到了“火山口”。 即使是不太熟悉政府采购的社会公众也会有这种印象:政府采购有法律,讲程序,残次品蒙混过关应该不是易事。而熟悉政府采购的人则更清楚,从提出采购需求到编制采购文件,再到组织采购活动,签订合同,履约验收,如果层层严格把控,很难出现“漏网之鱼”。那么,涉及1500万元的残次课桌椅为何能突破邵阳政府采购的关口?问题究竟出在哪儿?《中国政府采购报》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 据了解,由于该项目是县里的重大民生工程,为了搞好招投标工作,该县成立了由县长任采购领导小组组长,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组长,教育、纪检、财政、质监、环保、工商、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。 项目大,自然吸引了供应商的关注和参与。据曾参与该项目监督的邵阳县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回忆,截至开标前,报名的供应商达到了71家。1月23日,该项目在邵阳县中宏大酒店会议室开标,54家供应商投标。 “因项目影响较大,为避免评标活动受到不必要的干扰,此次采购采取本地开标、异地评标的方式进行。”对于当天开评标的具体流程,上述负责人介绍说,根据《湖南省政府采购工作规范》公开招标操作规程第四十七条,由采购人组织资格审核委员会,在邵阳县中宏大酒店对实际参加的54家供应商进行了资格原件审核。经审核,54家参加招标的供应商全部符合资格条件,随后54家供应商宣读了报价文件。 |
||
返回上一页 |
![]()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
|